观察家|应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氦气资源调查及利用2018-11-15 10:00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微信公众号
近日,我国首个氦气探矿权在陕西渭河盆地设立,标志着我国迈出了氦气自主供应的第一步。鉴于氦气资源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笔者建议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加快推进氦气资源的调查评价及综合利用。 之所以要高度重视氦气资源的调查及利用,是由氦气的三大特殊性决定的: 基于氦气的特殊性,美国早在1917年就开始评价氦资源,而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美国就开始重视氦资源保护。1925 年美国国会设立联邦氦项目,国会立法形成了《氦保护条例》,以确保国防需求的氦供应。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对氦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美国国会于1960 年通过《氦法修正案》,要求在氦气丰度达到工业利用指标的气田,油气公司必须回收氦气。对市场无法消化的氦气,国家则直接收购后注入Cliffside(克利夫赛德)气田,作为战略物资储藏。2007年美国将氦气核定为战略储备资源,2018年又列入35种危机矿种。 基于以上现实,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站在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在渭河盆地探索开展氦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通过创新认识,提出了壳源氦气弱源成藏理论,初步建立地质找矿模型,圈定华州—潼关、武功—咸阳、户县—蓝田3处氦气远景区和渭南—固市油气资源远景区。正是以这一成果为基础,陕西省近日在渭河盆地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氦气探矿权。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目前陕西省开展氦气勘查的积极性很高,但如果得不到国家层面的重视,我国氦气供给受制于人的局面仍将持续很长时间,从而给我国的国防建设、高速发展的航空航天和以电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留下很大的隐患。 那么,如何从国家层面重视氦气资源的调查评价及利用呢?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加强氦气成藏理论创新和调查技术进步,是取得氦气资源勘查突破的关键;建立有效的业务推进机制,是提高我国氦气资源安全保障的抓手;专业队伍和装备建设是氦气资源调查突破的基础。具体而言:
|
|
||||||||||||||||||||||||||||||||||||||||||||||||||||||||||||||||||||||||||||||
|